调休是谁发明的,这种机制的利弊何在?
五一黄金周休假7天,是从1999年开始实施的,但是在2008年由于一个人的努力,彻底终结了。
这个为人民群众取消五一长假的人叫蔡继明。
2006年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蔡继明牵头,提出取消五一黄金周的建议。该建议于2008年正式实施,五一黄金周从原本的7天调整为1天法定假日,与周末调休形成3天小长假。
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蔡继明提出了以下几点原因:
1、集中休假导致交通拥堵、景区超负荷运转,严重影响旅游体验和公共安全。例如,黄金周期间故宫等景点人流量远超承载能力,造成环境破坏。
2、长假导致部分企业停工停产,尤其是制造业和农业,影响经济效率。分散假期可减少对生产的集中冲击。
3、主张以分散假期配合带薪休假,让民众自由选择休假时间,避免扎堆出行。他认为这是国际通行的解决方案。
4、新增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如清明、端午、中秋),以弘扬传统文化,同时调整全年假期分布。
看着好像有理有据,但这些问题真的通过取消五一黄金周解决了吗?
没有。
因为他这个提议的关键点是通过效仿西方国家,实现“通过带薪休假实现灵活假期”。
但这位享受着寒暑假的清华教授,恐怕没意识到或者说不愿意知道几个事实:
1、不是所有打工人都有带薪休假的,有带薪休假的企业执行率也很低,大多数劳动者(尤其是私企、制造业工人)难以自由休假,导致公众仍依赖法定假日出行。
另外很多出门在外的打工人,一直利用这个长假回家于老人和孩子团聚,并不是为了旅游。五一黄金周的突然取消,意味着成千上万的打工人从春节离开家乡,到再度返乡,要到十一长假。
2、至于假期拥堵问题,取消黄金周后,五一期间的交通拥堵和景区压力有所减轻。但蔡继明团队在2008年考察时发现游客量直接减少约三分之一。
黄金周制度下(1999-2007年),国内旅游市场迅速扩张,民众逐渐形成“长假必出游”的习惯,而五一气候适宜,成为热门旅游时段。
2008年五一黄金周取消,改为3天短假,3天假期不足以支撑长线旅游,许多人选择周边游或干脆不外出,远途游客减少。虽然政策鼓励带薪休假,但实际执行率低(尤其私企),劳动者仍无法灵活安排假期,导致旅游需求被抑制。
这一巨大变化导致旅游业和娱乐业收入直接下滑,酒店、景区、交通等旅游相关行业在五一期间的收入减少,部分依赖黄金周的商家(如旅游城市的小商户)受到冲击。游客减少导致餐饮、零售、娱乐等行业在五一期间的销售额增长放缓。
3、这位享受寒暑假的蔡教授指出的对制造业和农业停产停工的担忧,恐怕他是一天也没在企业里打过工吧。
来,真正在企业里上过班的打工人们来说说,节假日也必须营业的企业一般怎么解决营业问题。很简单,轮班制倒休啊。怎么到了蔡教授这,打工人休假就变成了停产停工的罪魁祸首了。放心吧,大部分老板只要还能盈利,是不可能在春节和其他特殊情况下停产停工的。
至于农业呢。农业生产高度依赖季节和天气,五一期间正值春耕或收割关键期(因地而异),长假对农业的影响更多取决于农时而非假期本身。更何况农民实际休假意愿低,长假对其影响有限。
蔡继明提出的长假对国计民生各项影响被他自己过分夸大,实际冲击因行业特性而异,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受影响较小。
取消长假并未根本解决问题,因缺乏带薪休假的配套,反而导致调休混乱和消费抑制。
而后蔡继明开始启动第二项课题,取消十一黄金周,一年只保留春节7天假。
蔡继明的建议被实施后引来了成千上万打工人的口诛笔伐,百度上还专门有个贴吧是骂他的,甚至还有情绪过激的群众对蔡继明采取电话曝光、威胁人身安全等行为,类似于现在的开盒。
这固然是越线了的,于是蔡继明将百度告上法院:要求删除贴吧中侵犯其人身权利的言论,关闭蔡继明吧;在百度贴吧主页发表致歉声明,并保持两年以上;提供在“蔡继明吧”上对其进行谩骂和评议威胁者的个人信息,同时索赔精神损失费200万元。
2011年08月,在一审法院判决驳回其索赔请求后,蔡继明不服提出上诉。北京市一中院经审理认为,百度公司怠于履行事后管理的义务,致使网络用户侵犯蔡继明的损害后果扩大,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遂判决百度公司赔偿蔡继明精神损害抚慰金10万元、公证费5080元。
始作俑者被找到后,蔡继明表示很委屈,他认为自己只是提出建议,并不是实施者,被骂很不公平。
但是网友对这样的狡辩并不买账,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的蔡继明继续提出了取消国庆长假7天假,一年只保留春节7天假的建议。但迫于压力,最终没有成功。
2020年后,五一假期调整为5天(含调休),被部分人视为对蔡继明建议的“打脸”,但也反映节假日需在民意与效率间平衡。希望终有一天,五一能恢复7天黄金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