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现在变成2019年的许家印,怎么做才能平安落地,帮恒大化解危机?

发布时间:
2025-04-21 22:55
阅读量:
4

如果2015~2018年,或许还有得救,市场处于绝对疯狂,也就是击鼓传花最不缺买家的时候,恒大的拿地高峰恰恰在2017~2019年,三年新增的土地储备高达1.8亿平方米,也在2017年坐上中国首富的宝座,当然也是这个时候,中型城市的好一些的土地已经很难抢了,恒大很多土地储备转向三四线,甚至县城,=还有一个这么干的就是某桂圆。

2014年房地产本身有一个降速的市场预期,结果政策层面不知道如何均衡的短期和长期利益,毅然决然的开启了巨大的房地产刺激政策,也就是臭名昭著的涨价去库存,在2015年房企不仅没有陷入资金流危机,反而全部进入过热周期,你可以想象两年房价涨一倍的景象,土地财税也是呈现出大几十个点的增幅,谁来买?当然是这些房企,本质就是杠杆转移的游戏,房企负责人,拼的就是谁更能为地方带来税源,自然就有信贷乃至于资金使用的绿灯,谁能忍住不吃肉?毕竟那可是居民过去几十年的储蓄和未来几十年的负债,舔一口都够几辈子人花的了。

在这种财富再分配和资产增值预期的疯狂中,几乎都把握不住,只需要干几个事,融资、拿地、再融资、再拿地,结合特色预售制和监管资金绿灯,毕竟实实在在的贡献土地财税,许家印到哪里都是香饽饽,完美的扮演者包税官的角色,对上足够负责,对下就不可能兼顾了,融资的钱,预售制的钱,转化成土地财税交上去,剩下的再自己分配,转移出去,或者偿还以前高息贷款的本息,旁氏结构也就形成了,也就是说,从涨价去库存开始的当年可能是真赚钱,后面就逐渐的开始拆东墙补西墙了。

当然也不是一个人这么干,整个行业几乎都这么干,当时有一个很显著的对比,就是2018年出事的王,首富一旦新增融资受阻,就变成了首负了,负债大几千亿,都是刚性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变卖资产,毕竟还处于过热周期,当时融创和富力接手了大量的万达资产,万达也逐渐进入轻资产模式,虽然至今仍有纠纷,但已经是当时靠房地产进入首富里面比较好的结局了,真正意义上的因祸得福。

而对于恒大,2019年已经晚了,还不是因为市场缺少购买方,而是已经只能靠财务造假才能获得新的融资,你要是变卖资产,立刻就会信用提前暴雷,挤兑等因素会导致其早一年露馅,回顾2019年的财报造假情况,虚增收入2139.89亿元,虚增成本1700亿,虚增利润407亿,才能艰难维系财报看起来正常一些,因为2018年由于所谓的人员变动没有同样的规则调整,虽然2018年看起来还有370多亿利润,实际上可能也得大打折扣,也就是说,恒大的问题保不住是2019年,问题积累早就开始了,至于为什么到后来暴雷后才发现,你又不能质疑精英们的专业能力,只有一种解释就是处于分利的一环,比如普华永道,至于地方扮演什么角色,那就是一笔糊涂账了。

回到这个问题,2019年还是太晚了,解决企业旁氏问题几乎不可能了,拆东墙补西墙反而造成更多的折损和亏空,如果再来一次,我估计依旧没人能顶住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带动的造富神话,一样会走到这一步,就是把许千刀万剐,家族也是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从非封闭体系来说,就是劳动者几十年的血汗积累换来的外汇储备,就这么一套旁氏结构就分配走了,当然这个不是个例,房地产各个环节分利巨大,冲击外汇的也不是单独案例,财富越集中,冲击外汇能力越强,干的就是担责任和包税官的角色,你平安落地了,其他分利集团可就要被顶到前面了,除非2015年就能顶住诱惑,在那波中自损名节套现离场,手套脏了换一个照样能干,对于房地产后期的发展没有任何影响,没有许家印,还有赵加印,张加印等等,你不干有的是人抢着干,但许大概可以善终,谁站在台前扣居民的最后一个铜板,谁就是责任的直接承担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