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寒门再难出贵子”。个人努力真的抵不过原生家庭吗?
本人985本硕,农村孩子,通过选调,目前在长三角新一线城市市级机关,现在是副科,应该算是实现了阶级跨越。
看到这个问题,真的是百感交集。普通人要实现阶级跨越真的太难了,要个人天赋出众➕极强的自律➕一点时运才能做到。
讲讲个人的经历吧:
我出生在中西部一个十八线小县城的乡村,比之网上天天说的小镇做题家还差了点,人家起码生活在县城街道这种具备一定城市现代化的地方,而我生活的地方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村。父亲有一门手艺,同时也种点地,能赚点小钱,但是家里有三个小孩,我,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和姐姐,所以家里过的挺紧巴巴的,我小时候穿的衣服全是我哥穿旧的,基本上没买过新衣服,也没有过过生日,可能小孩太多,他们记不起来吧,也有可能是单纯不想为生日花钱,至于什么仪式感那就更无处谈及。
家庭氛围特别糟糕,父亲和母亲在我记事时就天天吵架,吵过头了就摔碗打架,家里没有一刻安宁,那个时候晚上最大的期盼就是希望他们不要吵架。
小时候家里还种田,每当寒暑假都要去田里干活,割水稻,插水稻,收水稻。夏天,又热又晒,虫子还多,在田里干活不仅要忍受高温的炙烤,还要忍受蚊虫的叮咬,时不时水里还有蚂蝗吸你的血,这种体验真的是糟糕透了。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跳脱农门,再也不要干这种体力活了。
很快,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来了:
小时候的我比较聪慧,算数算的很好。我爸妈带我上街买菜,教我算钱,我一下就学会了,我爸妈这个时候就觉得我比较聪明,应该会读点书。碰巧我爸一个市里的朋友来看他,我爸就让我在这个叔叔面前算数。两位数的加减乘除我直接就能心算,直接让这个叔叔惊为天人,这个时候我只有5岁。我这个叔叔就跟我爸妈说,你这个小孩很聪明,不能放在乡村小学读,要送到市里去读书,要好好培养。于是,凭借着叔叔的关系,我小学便去了市里最好的小学就读,在这里,真的特别感激他,他真的是我人生中的贵人。
因为没上过幼儿园,加上一直说的方言,没怎么系统学过普通话,在市里读小学很不适应。小学第一年,因为上课老是听不懂老师说的普通话,加上我是乡下来的,没有给老师送礼,天天坐最后一排。我个子又矮,听又听不见,看又看不见,所以导致第一年跟不上,成绩排在班级中游。学完一年回去,我爸妈就问我怎么就考这么点分,是不是没好好学习,考这么点分对不起他们供我读书。我说,听不太懂老师说话,我爸妈听后也没说什么,叫我努力学习,不要辜负他们的心血。
第二年,适应了普通话,能听会说了,成绩一路攀升,期末考试考了班级前五,拿了三好学生,连一向冷脸的班主任也对我和蔼可亲了,但是没送礼,依旧坐最后一排。没办法,有时候看不见,我就只能站起来听课,这一站就是好几年。
第二个人生转折点来了:
小学三年级。因为我之前一直寄宿在我爸朋友家里,他家有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朋友,老是欺负我。加上我小时候胆子小,在他们家不敢说话不敢夹菜吃,看起来面黄肌瘦的。衣服也不怎么帮我洗,导致我老是穿脏脏的衣服。我妈偷偷来看过我好几次,想看看我过的到底怎么样,来了几次发现我过的太惨了,吃不饱穿不暖,上课还要被老师不公平对待,于心不忍,想把我接回到乡村小学读书。
于是,我爸和我妈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来到学校帮我办理退学手续,手续办的很顺利。就当我们出校门准备回乡下去读书时,我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出现了。我爸碰到了他的一个小学同学,她问我爸来这里干什么?我爸说来帮我退学,接回乡下读书。她大惊失色,说这个小学人家找关系挤破头都挤不进来,你还要退学,让我爸赶紧回去撤销退学手续。我爸听了她的劝,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就回去找校长说不退学了。结果,校长大怒,说你把我这当什么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坚决不同意撤销。我爸没办法,又回去找他那个小学同学。这个阿姨人特别好,加上家里有点关系,帮我爸去跟校长说了说,最终才在学校留下来了。真的特别感谢这个阿姨,才让我有机会在市里小学读书。
经历这些事情之后,小学后期就读的很顺利了,成绩越读越好,虽然还是穿着破破的衣服,但心态也愈发坚韧,不太去在乎那些外表上的东西,始终坚信成绩才是我以后的出路,性格也逐渐外向开朗。
唯一的问题就是没钱,我妈生怕我学坏了,不给我一分零花钱,这就导致我老是在旁边看其他同学吃小零食,然后偷偷的咽口水。
穷养男生真的太不好了,没钱真的干啥都没底气,家里又不是给不了我几元钱,可偏偏这几元钱就是不给我,这也导致了我长大后对父母抱有很大的不满。还好我小时候心智坚定,不太受旁边人眼光的束缚,穷小子就跟穷小子玩呗。
小学毕业,顺利考入我们市最好的中学。进入初中,我奶奶来带我了,就没住别人家里了。碰见了一批很好的同学,现在仍然是很好的朋友,hhhh,初中同学的感情最深厚。初中分在普通班,没能去快班,但是凭借着自己的小聪明,在普通班混的如鱼得水,成绩稳定班级前10,年级100名左右,班上那个时候差不多100个人左右,年级有一千多个人,这个成绩算还可以了,因为排在前400就可以考上重点高中了。那会流行打街机游戏,跟着同学学会了打游戏机,有段时间沉迷三国战记和拳皇,hhhh,那个时候觉得真好玩。说实话,游戏真的会上瘾,我也有点上瘾的,戒不掉。于是,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一定要写完作业才能去打游戏。凭借着自己强大的自制力,和一点小聪明,成绩始终稳定在班级前十左右,但很难有所突破。
我后来分析原因是我不爱复习,一有时间就去打游戏了,导致有些知识点忘了,本来可以学的更好的,被打游戏耽误了一点。
进入初三,开始全面复习,以前忘记的知识点都捡起来了,加上特别爱问问题,经常和我可爱的小伙伴们一起组团去办公室请教老师问题,老师们也特别好,也很高兴为我们解答,半年时间把我的知识盲点补全了。初三下学期,我成绩突飞猛进,从班级前十一度跃入班级前三,时不时还能考个第一,这种成绩进步的正反馈让我觉得特别爽,学习起来也特别有劲。
但成长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我越发不想回家了。小时候坐在阳台前会很想家,别人都有父母接送,而我住在别人家里,一年到头都见不了几次父母,有时候会有很强的孤独感,望着远处的夕阳时不时会暗自落泪。但随着知识的增长,以及心性的成熟,加上家里父母永无休止的争吵,我愈发觉得,回家也不是什么特别开心的事情!
初中毕业很顺利,成功考入市里重点高中的重点班。来到重点班,发现优秀的人好多啊,好多厉害的大佬,有天赋型选手,也有学霸型选手,莫名有一种兴奋感,当时就感觉终于能跟真正的高手切磋了。好景不长,学校附近很多网吧,又爱上了去网吧打网络游戏,穿越火线真的太好玩了,又上瘾了,有点沉迷其中了。最疯狂的时候,上午九点月考,早上七点去网吧打两个小时游戏再去考试,我都佩服我自己了。说实话,这个游戏很耽误我学习,但我还是坚持了初中的学习习惯,坚持写完作业去打游戏。但有一些同学就沉迷其中了,上瘾了,没有自制力,通宵去打游戏,第二天上课打瞌睡,最终成绩一落千丈,泯然众人。好在我坚定内心,最终以全省500名成绩考入某985大学。
虽然分考的很高,但志愿不知道怎么填,听别人说土木赚钱,于是填了土木工程相关专业。这个时候就体现了信息的重要性了,大城市的孩子有父母和其他长辈的指导,在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上都有指导,而普通孩子就只能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进入大学,落差一下就来了。自己出身农村,除了学习其他什么也不会,其他大城市的同学不仅会学习,还会唱歌弹吉他街舞啥的。人家大学丰富多彩,我大学朴实无华,这应该也是大部分普通大学生的状态。大学期间过的比较迷茫,虽然也拿过几次奖学金,但不知道何去何从,身边人都说要读研究生,于是随大流,考研,好在读书底子还在,顺利考上本校研究生。
读大学时,每次问家里要钱真的很烦。我父母老说我读大学钱花多了,别人家小孩一个月只要花1000,很会省钱,我要花1500,说我不知道赚钱的辛苦,不知道体谅大人的不容易。我就说,别人家小孩也没我会读书啊,也没我成绩好啊,而且我还在一线城市,消费本来就高啊。我妈就说,你翅膀长硬了,能耐了,有本事不要用我钱啊,不给你钱你能读得了书吗?真是让人窒息的话语。读书要跟人家比最好,用钱要跟别人比最少,真的是绝了。
这就是底层父母和孩子之间永远的对立矛盾,在没有实现经济自由之前,你干啥都是花了他的钱,他都能来说你两句,永无休止的精神内耗。
步入研究生之后,我觉得人生不应该这么浑浑噩噩了,我应该要为我的人生谋划了。没人能够指点我,于是我在网上到处查阅资料,以及问师兄师姐,了解我这个工作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以及哪些单位待遇好,哪些单位福利好,哪些单位加班多。看了很多信息,越看越迷糊,不知道谁说的是真的。于是,我决定去实习考察。
其实,城市里的小孩在这一步上有特别大的优势,因为他们家长知道哪些单位好,该怎么去为这些好单位做准备,而我们小地方的人啥都不懂,只能靠自己摸索前行,信息差真的很致命。
第一份实习,某大型设计院,实习一个月提桶跑路。画图太辛苦了,天天加班,出差还多,收入也就15到20w左右一年,性价比太低,不值得。
第二份实习,某头部房地产,实习三个月。在工程部实习,每天工地打灰,做做表格,收入前三年不高,后期干到领导听说有30到50w,还是有点心动。实习完说今年没有留人计划,遂提桶跑路。
第三份实习,还是某头部房企,在运营部实习一个月。当时还是想去房地产,觉得收入不错,工作还体面,结果这个民营地产加班太狠,实习生都要996,遂又提桶跑路。
三份实习过后,我对这些单位都不够满意,加上在地产实习过,有一线市场的经历,隐约感觉房地产会有大问题,房价一直在涨,难道就没有跌的时候吗?这个时候是18年左右,我就感觉不对劲了。
于是另谋出路,去听了一个选调生师兄的讲座。不听不知道,一听才发现原来长三角gwy待遇这么好。立马上网做攻略研究,在知乎上查阅看别人的回答。经过一个礼拜的信息收集,我发现长三角gwy性价比特别高。一年有个二三十万,还稳定,社会定位还高,这不妥妥理想工作。
于是,暑假实习也没去,全身心投入选调生考试准备。还好本科成绩还不错,本科入d了,加上研究生干了一些学生工作,有一些荣誉,符合报名条件。在我同学们去企业实习时,我一个人默默在图书馆看了两个月书。夏天图书馆空调还坏了几天,我都咬牙坚持学习,心里想的吃完这点苦,考上了就能过上好日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顺利考上长三角某选调市级机关。我还没来得及开心时,这个时候,我妈跳出来作妖了。说我怎么不去设计院赚大钱,为什么放弃设计院的工作,人家设计院一年赚四五十万,你去干个gwy一年能挣几个钱。话里话外指责我脑子不清醒,不知道要赚钱。然后又旧话重提,说我读大学钱花多了巴拉巴拉,听了真的让人血压骤升。
我自认为我是一个情绪很稳定的人,但面对他们的无情pua,真是忍不住气血上涌。和他们吵了好几次,没有什么改变。
其实这就是底层父母的通病,他们特别喜欢以他狭隘的眼光来教导你,如果你不听,他们立马跳起来骂你不孝,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指责你。对于这种奇葩父母,能远离就多远离,不要让他们来拖累你的脚步。否则,一不小心,被他们拖入底层的深渊,永远都爬不起来。他们可能是爱你的,但这种窒息的爱还是算了吧。
最后我没有理他们,去当gwy了。如果当时听他们劝,去了设计院,我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待岗就业呢。这个时候我估计他们又会冷嘲热讽我,别人怎么不被裁,就你被裁了,肯定是你工作不努力,做的不够好。呵呵哒。
现在的我从一个农村的底层家庭,混到了新一线城市的市级机关的副科,中层副职,不用回那个农村了,在这个城市扎根立足了,也有自己的人脉圈子了,也算是实现了阶级跨越吧。
一路走来,真是不易。要是不去市里读小学,我就很可能考不上重点初中。要是自己贪玩打游戏,自己也就考不上好高中。要是自己就业选错方向,可能现在都失业了。要是出生再晚一点,我可能就刚好赶上疫情,选调都不一定能考上了(我刚好是疫情前两年考上的,只能说时也命也,再晚两年,那个竞争激烈程度我都没把握了)。要是心性不够坚韧,面对父母的pua和从小经历的苦难,自己也不一定有现在的成绩。
有时候,选择真的比努力重要。埋头苦干,不看出路,最终只能撞南墙。改变命运的机会就那么一两次,抓住了,就翻身了,抓不住,就难了。我大学室友,以及很多同学,毕业没有想法都去了设计院,现在在大城市面临裁员降薪风险,朝不保夕,过的真的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无休止的加班,无休止的出差,换来的一年十来万的收入,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现在都在积极备考gwy,但是现在太难考了,最终又有几个人能考上呢,唉。
在这个稳定的时代,跨越阶层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攀登过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我的哥哥和姐姐也没有考上什么大学,现在也都在普通企业里打工,只有我算是跳出了农门把。然后我的高中同学们,都是985毕业,现在过的好的过的稳定的也没几个,大部分人还在一线城市漂着,也看不到前方的出路。我的大学同学们,受困于土木行业的崩溃,大部分都是朝不保夕,迷茫的在设计院工地上混着,基本都在备考编制。
我呢,算运气比较好吧,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但和那些几辈子体制内的家庭比起来也仍然啥也不是,我奋斗的终点终究不过是人家的起点!但那又怎么样呢,我已经做到了我能够做到的极致了,再进一步已非我能左右。
望诸君不畏艰难,审时度势,攀登高峰!
与诸君共勉!
补充个题外话:在我们父辈那一辈,其实跨越阶级还是比较容易的,赶上改革开放和国家经济腾飞的时候,读个大学就能在城市立足了,又或者下海经商,做点小生意,也能发家致富,这个是时代赋予的红利。
但我们这一代,房价的飙升,经济的下滑,学历的贬值,甚至阶级的gu化,让我们90后这一代人跨越阶级越来越难,奋斗方向不对可能一生都浑浑噩噩。
再往后的00后,真的是地狱模式,比90后还艰难。阶级gu化基本形成,好岗位越来越少,资源越来越集中,考编考公挤的头破血流,热门计算机也卷到天际去了,金融更不用说了,不是普通小孩能碰的,能够逆天改命的机会真的是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