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 2》日本票房仅 1200 余万人民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5-04-27 11:14
阅读量:
0

这边列举一些事实,中和一下赢的浓度;


迄今为止,在日本本土票房高企的中国电影,大约有以下这些:

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1982年),票房累计超过10亿日元;

成龙自导自演的《A计划》(1984年),票房16亿日元;

贝托鲁奇的合拍片《末代皇帝》(1988年),票房15 - 18亿日元;

以15亿作计,按当时的官方汇率,折合人民币4300万;

按当时的调剂汇率,折合人民币6200万;

张艺谋的《英雄》(2003年),日本票房达到41亿日元,进入日本当年票房总榜前十;

按当时的汇率,大约折合人民币2.6亿;

彼时,该电影在中国本土的票房是2.5亿人民币,占本土全年总票房的四分之一;

张艺谋的《十面埋伏》(2004年),总票房11.5亿日元;

按当时的汇率,折合人民币8500万;

彼时,该电影在中国本土的票房是1.56亿人民币;

吴宇森的《赤壁》(2008年),第一部票房50.5亿日元,第二部达到了40.6亿日元;

按当时的汇率,分别折合3.4亿人民币、2.7亿人民币;

彼时该电影在中国本土的票房,第一部是3.2亿人民币,第二部是2.6亿人民币;

回到今天(4月24日中午12点),根据最新的猫眼数据显示;

郑保瑞执导的《九龙城寨之围城》,票房287万美元;

而《哪吒2》目前的票房是,170万美元;

总结,同样是中国电影,别人能在日本拿到高票房,你不行,就别赖别人抵制你;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高赞回答有一句表达,前后矛盾;

他说《哪吒2》在日本当地场次很少,每场爆满都买不到票;

既然爆满,按照商业利益驱动的底层逻辑,日本院线势必会加大排片力度,毕竟没有人会跟钱有仇;

那么为什么又要故意抵制,打压排片呢?

排片这种问题,抵制这种问题,甚至题材“水土不服”的借口,我在此前已经分享过不少相关信息了;

当年成龙的《红番区》(1996年)在美国当地的总票房是,3200万美元;

按当时的汇率计算,等同于2.69亿人民币 —— 前一年1995年,中国电影全年总票房也只不过10亿人民币;

这部电影在美国上映初期,排到1500家影院放映,上映后反响热烈,此后放映影院增加到了1872家;

如果有喜欢把《哪吒2》里那些似是而非的元素解读成反美标签的网友,把这条代入美国不愿意给《哪吒2》多加排片的理由,我再补充介绍一下《红番区》的剧情简介:

这部电影讲的是香港人来美国度假,看到美国当地黑恶势力欺凌当地华人,最后暴揍黑恶势力的故事,妥妥的辱美电影;

等同于一个非洲人来中国度假,看到当地黑社会欺负非洲老乡,伸张正义暴揍黑社会歹徒......我不延伸了,有些人的玻璃心要碎了;

总结,不是别人亡我之心不死,别国电影观众的胸怀,比某国的观众宽广多了;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红番区》在美国能排那么多影院,除了成龙的影响力以及电影本身质量过硬之外,首要原因在于它接受了美国的电影分级,并最终被定为R级,所以它能够大范围排片;

而像《流浪地球2》、《哪吒2》这类影片,都没有接受美国的分级,所以只能在美国小范围播放,根本不存在什么打压排片一说;

美国当地上映的所有电影,无论国内国外,如果你希望大范围排片,都要接受电影分级;

参与电影分级的费用,最高不会超过10万美元/ 部,分级审查的时间最长不会超过2个月,一般都在2到4周左右;

所以《哪吒2》没有参与分级,或者是因为电影实在太血腥暴力了,比R级的《红番区》还要暴力,分级就会天然流失所有青少年的观片比例;

或者是因为,王长田心里其实门清,自己的电影只是一部典型的内循环电影,只能窝里横,去隔壁钵兰街一闯,就会被暴揍;

所以所谓的“字幕质量差”、“没有英语配音”云云,被众多这部电影的粉丝归结为准备不充分,有没有可能其实是王长田根本就不对国外票房抱有很高的期待?

如果自己的电影在国外真的有机会抓票房,谁会跟钱有仇呢?《红番区》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我可以再列举一个旁证,贾玲的《热辣滚烫》在美国接受了分级,最终定为PG-13;

最终只收获15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

总结,某些内循环电影的发行方心里知道自己作品几斤几两,不参与分级,就能找到各种海外票房不力的借口,一旦做了分级,给你大范围排片,如果最终票房不行,就半点借口都找不到了;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此外,电影本身的各种中国元素,对于日本、美国等非中国观众的吸引力,是否因为不足,所以票房不力?

答案依旧是No;

日本人对中国古典文化非常感兴趣,很多人对《西游记》、《三国演义》耳熟能详,《封神演义》虽然相比前者,影响不及,但在动漫领域,决不是寂寂无名之辈;

《仙界传 封神演义》于1996年到2000年在《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以《封神演义》为70%基础蓝本(哪吒、杨戬等人物均包含在内),销量和影响力大致如下:

单行本销量累计达到2200万册,卷均销量95万册,超过了同期的《通灵王》(2000万册),属于日本“国民级漫画”水准;

2017年推出完全版,累计销量150万册,进入日本经典漫画再版畅销榜前50名;

这部作品在《Jump》连载期间,和《浪客剑心》、《棋魂》并列为平成中期三大台柱;

漫画衍生的游戏、舞台剧、周边累计收入已经超过了100亿日元,其中太公望和妲己的手办是万代的主力产品;

这部作品标志着日本对中国古典的“解构 - 再创造”模式的日臻成熟,并且影响到后来的《王者天下》、《苍天航路》等作品的创作路径;

早稻田大学曾经将这部作品列入“东亚文化改编案例”,着重分析其如何将道教思想转化为少年成长主题;

这是日本人对《封神演义》 —— 当然也包括哪吒这个人物 —— 的了解程度;

至于美国,如果说美国人因为不了解,所以对含有中国元素的动画不感兴趣,那简直是颠倒黑白;

1998年的《花木兰》(G级),北美票房1.12亿美元,2800家影院同时上映;

2008年的《功夫熊猫》(PG级),北美票房2.15亿美元,4000家影院同时上映;

人家日本人、美国人对中国元素明明都很感兴趣,电影在参与分级之后,大量排片,票房照样高企;

怎么到了同样取材中国元素的某些内循环电影这里,就变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了?

总结,别动不动就怪大环境不行,其实是自己没那个能力,知道吧?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IMDB是全球最大的影评网站,一部电影上映后,就会被挂上这个平台,接受全世界各国观众的品评;

《流浪地球2》在IMDB上的评分是,6.7分,15000人打分;

《战狼2》在IMDB上的评分是,5.9分,9300人打分;

而《无间道》在IMDB上的评分是,8.0分,13.5万人打分;

《花样年华》在IMDB上的评分是,8.1分,17.7万人打分;

《叶问》在IMDB上的评分是,8.0分,23.8万人打分;

IMDB上的电影,只有在超过3万人的评价人数后,这部电影的评分才是平台默认更有价值的客观评分,才有机会被列入“TOP 250”的行列;

而以上三部国内高分电影,也并不像某些“敏感肌”人群所说的那样,靠宣扬国内困苦羸弱来获取鬼佬的认可;

《无间道》讲述的就是正邪之争,靠的是高度悬念的情节以及演员的精湛演技取胜;

《花样年华》讲述的就是男女之间的感情故事,靠的是王家卫的镜头美学,以及演员的精湛演技;

至于《叶问》,它展示的是甄子丹饰演的叶问打日本人,一个打十个,体现的是民族自强,根本没有展现中国贫穷落后的叙事语境;

总结,某些内循环电影在国际网站上影评不佳,只是因为只能在自己的主场称王称霸,去隔壁钵兰街就会被暴揍,不行就是不行,行就是行;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姜文执导的《鬼子来了》,在某地被禁止公映,在日本当地的独立影院、电影节活动上进行过小范围放映;

东京大学亚洲电影研究会在2003年将这部电影列为“解构战争叙事的中国电影代表作”;

日本影评人佐藤忠男在《中国电影百年》中评价它是“对军国主义与人性暴力的双重批判”;

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奥本海默》,在日本当地的总票房成绩是,1200万美元;

回忆一下,《哪吒2》当前的日本票房是,170万美元;

《读卖新闻》等主流媒体对电影的评价是“超越战争立场的哲学探讨”,电影还获得了2024年广岛国际电影节“特别关注奖”,表彰它对核伦理议题的探讨;

陈凯歌、徐克、林超贤执导的《长津湖》,同样未做分级,在美国当地小范围上映,总票房成绩未被计入Boxoffice Mojo,非官方估算可能不足100万美元;

这部电影在IMDB上的评分是5.5分,4500人打分;

《纽约时报》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是,“美化战争,并且缺乏对历史复杂性的反思”;

《好莱坞报道》的评价是,“特效和战争场面宏大,但叙事冗长,政治立场压倒艺术性”;

总结,一部电影在国外票房不佳,不是简单的什么“没有做配音、没有做好字幕”这些借口可以糊弄的;

行就是行,不看立场还是行;

不行就是不行,立场说再多,还是不行;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还有,许多人喜欢拿奥斯卡说事,谣传只有跪美国才能拿到奥斯卡奖;

那么,为什么《卧虎藏龙》能拿到那么多奥斯卡奖?

按照某些人的理解,台湾也是美国的“跪族”之一,李安是祖籍九江的台湾人,但没有拿到导演奖;

跪了白跪?

可是香港人鲍德熹拿到了最佳摄影,香港人叶锦添拿到了最佳艺术指导,拿到最佳原创配乐的谭盾虽然是美籍华裔,但出生地来自湖南长沙;

电影还拿到了最佳外语片,80%中国班底,呈现的全是中国武侠元素,为什么?

中国可没有跪美国吧?

当年与《卧虎藏龙》一同被提名“最佳外语片”的影片分别是:

《爱情是狗娘》(墨西哥)、《他人的品味》(法国)、《每个人都成名》(比利时)、《分道不扬镳》(捷克);

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的,都有;

这足以证明,评委的评判标准,根本不在影片的国籍,而是纯粹的艺术审视;

也不要把姜文的每句话都当成真理,2000年的中国,航母很多吗?

总结,不要因为自己喜欢的某些电影,没有得到某些著名的奖项,因此就对这些奖项进行各种无端指责;

这就好比打不过别人就怪别人出老千,很丢分的;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最后总结:

《哪吒2》作为内循环票房第一的电影,除了得益于同期作品的不给力、五年一剑的打磨(主要是视效)、对观众近乎谄媚的讨好、一系列的营销助推(宣传反美元素、王长田预测极高票房拉高预期、自媒体宣传欧美各国打压排片的谣言、全国各地企业学校组织集体观影、“影院升国旗”)之外,还有一个因素;

中国观众的审美,目前在全球经济大国里,排名垫底;

《首尔之春》拿到过韩国票房冠军;

《头脑特工队2》拿到过美国票房冠军;

《热辣滚烫》拿到过中国票房冠军。

不过坦白说,《哪吒2》的确是今年贺岁档整体质量最好的电影,这点毋庸置疑。


P.S:

这个国度上的很多人,心态非常割裂;

既然早就不在意国外人的眼光了,不在意别人给不给袈裟了,为什么还要破口大骂“我TM白来了”,还要那么介意国外市场的票房高低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