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米哈游刘伟(大伟哥)在上海交大的演讲内容?
我是认同刘伟对原铁绝那几句评价的。 其实如果你对这几个游戏能持一个就事论事态度,恐怕也会得到和他一样的结论。只能说老板有个清醒态度确实是金不换,当然做事最终还要看中层,也不是老板说一声就能变的。下面具体说一下。
先说原神。
虽然很多黑子整天说原神ch骄傲,但在我看来,米系游戏里,只有原神团队真正做到了既坚持自己的道路,又同时能针对游戏里确实存在的问题做出改变。 相比之下崩铁团队自我感觉过于良好(但很善于用小恩小惠讨好玩家),绝区零团队则缺主心骨。
拿刘伟说的须弥问题来做例子,虽然他说的比较简单,但从玩家角度来说,须弥的问题其实是很清楚的,就是东西塞的太多了。 比如我自己,须弥第一个版本的内容我直到版本最后一个周才做完(我带地图的版本一般都是2-3个周完工)。 我个人对东西多没意见,可你只要看现在纳塔版本的地图奖励是基于两个版本达到80%来设计的,就能明白很多玩家是非常轻度的。所以须弥之后,原神地图设计走了轻型化的道路,让一般玩家轻轻松松就能做完,不至于像谢皇堡那样时间紧。但原神制作组也并没有摆烂,不在大小上卷,就去卷精细度。纳塔版本很多地图水平,比起之前做的好的DLC地图也是不逞多让的。
须弥另一个常被人拿来说的问题就是散兵。 虽然我个人认为,与其说散兵做的不够好,不如说某些人为了黑原神找了散兵做突破口。但客观来说,之所以找散兵做突破口其实是有原因的。 这个原因并不是很多黑子说的什么价值观问题,也不是没说清楚的问题。
散兵事件,如果不考虑故意黑这一主要因素的话,根本原因是因为原神塑造人物绝大多数采取了客观也即第三视角的写法,也就是最容易理解的写法。但在散兵这个角色上,原神大量采取了第一人称主观视角。一个突出例子就是三次背叛的动画。 主观视角的好处就是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可以写的很深入。问题就是理解主观视角是一件有门槛的事情。不少人,不客气的说,是没有基本文学欣赏和共情能力的。 比如很多人对三次背叛的指责就是凭什么这些事算背叛,人家小孩死了就是背叛你散兵了? 从纯粹逻辑上说这个也不能算错。但三次背叛的重点恰恰是散兵的主观感受,客观上算不算背叛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散兵觉得这些事是背叛,然后因为这些“背叛”变得越来越拧巴越来越魔怔。 可很多人就完全不能接受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经历的人是可以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对不理解的事,人的第一反应一般是不会找自己的问题的,就都推给编剧三观和写作水平了。
从原神之后的剧情安排可以看出,原神编剧并没有因散兵的节奏改变对这个角色的剧情安排。但同时,原神对于应用第一人称主观视角上确实谨慎了很多。之后真正还应用了第一人称视角的主要只有两个角色,一个是芙宁娜(500年回忆),一个是玛薇卡(意识空间)。拿芙宁娜来说,她展开第一人称视角的同时,场外不仅安排了旅行者做感动状,还安排芙卡洛斯给水龙解说(其实就是给玩家解说)。主打一个你看不懂第一人称视角也不要紧,反正有解说兜底。这其实是一个平衡艺术表现力和观众接受度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总而言之,原神团队做的很好的一点就是他一方面有自己的追求,但另一方面当这个追求受到负面反馈的时候,他确实会去找一条平衡的道路,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然后说星铁
刘伟对翁法罗斯的评价是表现欲太强,也是对的。崩铁和崩三编剧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时常就玩high了,忘了这是一款商业游戏而非作者向游戏,去无底线追逐自己觉得好的一个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
这个问题其实匹洛康尼就有了。 编剧为了所谓“酷”以及“情怀”疯狂的给剧情里塞线索,塞和主线关联不大的人物故事,结果最后就是完全收不住。 但匹洛康尼至少还讲设悬疑的基本法,所以很多人也是到2.3才发现有问题。 翁法罗斯只是变本加厉,为了编剧心里那个世界违反一切创作规律:基本起承转合不管,悬疑懒的设,台词不说人话了,各种问题都出来了。
原神编剧也有表现欲(比如上面说散兵),但原神好处是编剧的基本功要扎实很多,不至于为了追求表现欲拉出一坨大的。 打个比方,原神放纵表现欲就好比本来应该拍一部商业爽片,他端上一个文艺闷片,结果自然是票房大失败。但人家片子质量在线的,拿艺术奖项还是没问题的。星铁就有点像本世纪初天朝那几位名导,号称要拍商业片,结果疯狂玩先锋表达,疯狂塞个人意识,最后弄出一坨四不像。总之商业作品中放纵表现欲都是应该批评的,但原神因为总体水平在线,改起来容易一些。
最后说绝区零。
绝区零的团队最大问题就是弄不清楚自己是谁,什么东西都想搞,战斗追求爽,走格子又追求表演艺术,这两者单拿出来都很好,但放在一起确实不搭。 编剧这边,写对话功底不错,不少小细节也处理的很到位,但对剧情节奏掌握则一片稀烂,而且现在没了走格子,就不知道该怎么做演出了。
但绝区零确实有自己的优势,所以2.0如果能找好方向还是有希望的。不过它也确实是三姐妹里面压力最大的,刘伟评价也是用了比较重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