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张学良,少帅您在9.18事变会怎么做?

发布时间:
2025-04-24 16:21
阅读量:
1

918这个局,综合当时的国内的政治和军事情况来说,基本上是个死局,大罗神仙来了也破不了。

先说1931年国内的情况,蒋张联盟。打蒋等于打张,打张等于打蒋,两人当时还在蜜月期。

1931年中旬,汪精卫,孙科,李宗仁成立广州国民政府。并派陈友仁去日本拉赞助。

同年,广州国民政府开始北伐,并赞助当时在江西的某某势力。

1931年,江西的红军主动出击,开启反围剿。

老蒋被咬的死死的,最后被打的都下野了。

再说张学良这边

1931年,日本人用飞机,把下野之后躲在大连的阎锡山,空运回山西,纠结旧部,之后阎锡山对平津发起进攻。

1931年,石友三被日本人买通,直接反张,进攻河北和平津。

天津地区,日本人开始挑衅,制造摩擦。张学良额外抽出部队和天津的日军对峙。

张学良不得已,大概又拉了十几万人入关,来镇压叛乱。

此时东北空虚,张学良部队在华北被咬死。

7月23日,蒋中正通电全国,宣布“攘外应先安内”:“中正奉命剿共,自六月二十一日自京入赣以来….与共党作殊死战之际,忽于军中接读朝鲜华侨惨案(万宝山事件),与石友三叛变,暨粤桂诸逆进犯湘赣之报。中正星夜驰回南昌,总阅各方报告,乃知石友三叛变是受粤中叛徒五十万收买,且有日本之军官及共党首领出入其军中,隐与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赣、鄂共党之扰乱,彼此遥想呼应。又于宁都(江西南部)共党之总部搜获电文,内称两广月出兵湘赣,接济子弹五十万粒,即日可由嘉应解来。”8月中旬,得知关东军有意启衅,尚不了解其最后企图。

此为依据。


关外的情况就更热闹了

因为万宝山事件,朝鲜开始排华,关东军开始挑衅演习。

关东军大多数驻扎满铁附近,且大多数在辽宁。

关东军偷偷运了两门240毫米榴弹炮,拆成零件运过去的,用以进攻北大营。

朝鲜的部队在1931年和日本本土的两个精锐师团换了防。并且和关东军约好,随时准备越国境线增援关东军。

东北地区还有大量的受过训练的日本民团,发了枪就能干。

东北军就有点单薄了,还有不到十万人,大概八九万人吧,分散驻扎在偌大的地盘上。

黑龙江军不太听话,万福麟也不在,你要说和古代的听调不听宣,也差不多的意思。

热河的汤玉麟?这个叔叔辈的,既不听调也不听宣。

吉林的张作相倒相对来说听命令,918当天晚上他回家了,不在吉林。省主席熙洽这家伙是满族保皇派,918当晚带着整个吉林投了,并且电令部队不许抵抗。

奉天是张学良的嫡系,王以哲,7000人吧,再加上黄显声的警察部队,北大营丢了之后打巷战,巷战打不过就撤到乡下。

当关东军集中力量打下奉天,然后聚集兵力沿着铁路线各个击破的时候,神仙老子也挡不住了。

关东军并不是很多人口中的几百人,关东军在东北至少有两万人,郭松龄反奉期间,关东军又增加了在东北驻扎的人数,朝鲜军队也加入进来。

所以918当天晚上的情况就是奉天激战一整晚,同时整个吉林投了。后面关东军慢慢清扫了辽宁各个据点的东北军。魔幻吧?就是这么魔幻的,几天的功夫,辽宁大部以及吉林没了。


还有一点闲谈,当时张学良一直试图引进英美资本,用来稀释满铁势力,换取更多的喘息空间。引进英美,就是为了让日本不好轻举妄动。

但是关东军的明白人石原莞尔看出了英美的侧重点在不在东北,上海似乎更重要。英美绝不会为了东北而和日本开战,说白了就是不会管。这个是有记录的。并且需要日本的势力帮助他们遏制刚刚崛起的苏俄。918发生之后没多久,日本军队在上海挑衅,和粤军干起来了,把全世界的目光吸引了过去,就没人管东北了。

当时日本国内分鸽派和鹰派,本来张学良和鸽派交好。一直用了杨宇霆的外交政策,对外放出风,敢武装占领东北就玉石俱焚,同时重金收买鸽派,让鸽派压制主战派。

本来918发生,张学良以为是普通的挑衅,这事儿发生了多少回了。大不了给今晚上对付过去,别全面开战,明天早上我给鸽派发电报呗,让鸽派给压制压制,关东军退回去就完了,大不了再花点钱。

谁都没想到的是,关东军闯进张学良家砸了保险柜,保险柜里有张学良给鸽派的献金册。献金册的内容在第二天一早上了日本报纸的头版头条,鸽派一锅端了,主战派上台,比原来更激进了,连制衡都没了。

所以说,918是个死局,在东北兵力不占优势,国内的军阀被日本或收买,或赞助,在背后掣肘。

张学良想回援,那么就需要阎锡山和石友三停止进攻平津,且撤回去。否则张学良回援的时候,阎锡山和石友三就会在背后捅张学良的屁股,河北和平津就有丢的危险。

回援的时候还要保证在山海关到锦州一线的时候不要被日本海军发现,锦州山海关一线,一大片连廊,张学良如果被偷了屁股,部队被堵在这个地方,十几万军队就得下海喂鱼。

关东军也可以补充兵员,因为东北有日本的民团。和关东军对峙焦灼期间,朝鲜的两个精锐师团就跨线过来了。

且我上述说的所有东西,都是上帝视角,很清楚,在当时通讯没有那么发达,且不知敌我情况的张学良,已经做了如下选择:

先是听命不扩大冲突,后去找顾维钧联系国联。后续电令黑龙江抵抗,部队收拢到锦州一线准备收回东北。

折腾到一半,老蒋下野了,他也跟着辞职了。后面就是广州国民政府掌权,孙科还是汪精卫的联系张学良。意思是你副司令拼上身家性命打一把,我们广州国民政府刚上台,打出个样子出来,别让国联说我们新政府上了台也不抵抗。我们呢,会向你提供除了帮助以外的一切支持。

后续就是张学良没办法,保存实力,从锦州撤兵。

毕竟,东北是自己的老家,如果还有军队捏在手里,以后国际形势有变化总有机会打回去的。但是自己的军队被忽悠的损失殆尽了,他除了下海当寓公和在国民政府当个吉祥物以外,就剩下兵败身死了。


所以,张已经做了最优选。只是这个阴阳局布的太精细,实力相差又太多,大罗神仙都破不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