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中为什么高启强做的一切都没有骗到指导组?
不需要骗。
根本没法骗。
骗了也没用。
很多观众还是太幼稚了。
1.指导组实际上是带着任务下来的(表面的说法是政法队伍再教育,顶多加上一个打黑除恶),目标早已明确,而目标的命运也已经注定。
徐忠的态度说明了一切-------高速路口,面对集体迎接的京海领导们,直接开车扬长而去。
这在官场里很少见。
举个例子,即便是清朝的军机大臣,遇到普通官员,只要不是自己的座师本主,或者自己的学生包衣旧部,也一定会满面笑容,一口一个“兄弟我”的招呼着的-----宦海浮沉,你不知道现在你面前的普通官员,什么时候就会升上去,混官场的,人缘很重要,不讲礼貌得罪人,这是最低级的错误了。
徐忠却明知故犯,不讲规矩。
这代表什么?代表着最高级别的“奉旨办案”,从指导组的大巴扬长而去的那一刻开始,京海的领导们就明白了:他们所有人,都已经开始了“戴罪办差,随时被参”的状态 ;
2.指导组找了安欣(高启强的死敌,少有的不肯同流合污的人物,如果不是关系铁硬,早就消失了),后来干脆将其提拔为专案组副组长(尽管这个职务,远超过他的实际级别);
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表明态度-----用安欣自己的话说,就是“高启强完了”;
答案早就已经写出来了,指导组的工作,都是在为这个答案落实论据;
高启强背后的孟德海和赵立冬,也早就是指导组的目标-----所以他们找了安长林配合工作,安长林等于是被第一个“戴罪立功”的当地高官;
3.孟德海看清了形势,加上自身的罪责没有那么致命,主动投案;
而赵立冬别无选择,只能困兽犹斗,拼死一搏,他动用了最后的绝招-----省纪委副书记何黎明;
何黎明为了召回指导组,对徐忠打出了底牌-----我上去了,我一你二;
这个价码不低了,但请大家仔细观察电视剧里徐忠的表情-----老领导,你还是太天真了.......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你以为你派出去的,就是你派出去的吗?!
你以为你派出去的,就是你能召回来的吗?!
你以为理论上你的权力能办到的事情,就是实际上你能办到的事情吗?!!
............
到后来,最高方面来人了,而且直接找徐忠谈话----什么意思,简直等于明说了;
而按照官场的潜规则,徐忠给了何黎明最后一点帮助-----录音笔,他在暗示何黎明什么呢?
4.整个查案过程,除了被窃听和“自杀式诬告”之外,京海方面,黑白两道,不敢对指导组,甚至安欣个人,进行任何暴力行动-----很明显,上面的意思,他们也是看的明白的;
他们事实上都是在苦苦挣扎,但并不是徒劳的挣扎,而是在争取逃亡的时间和资本-----杨健要逃亡,高启强在转移财产,赵立冬在转移财产,王秘书也想逃亡........
只不过,他们已经逃不掉了-----外地的大部队都调过来了,全面封锁,重点监控------两个香港杀手都逃不掉,也就是说,那些外面的社团,连自己人都救不了了,怎么可能救他们出去呢?!
赵立冬让王秘书走,可是王秘书却束手就擒,不就是这个原因吗?
杨健的逃亡,不就在监控和无人机的注视之下,破灭了吗?
所以,这件案件的嫌疑人,是这样的等级:
高启强------孟德海.赵立冬------何黎明
至于什么唐小龙,唐小虎,王秘书(注意,虽然电视剧没明说,但王秘书此时的职务,应该是市府办公室主任),杨健,张彪等等,他们只是不入流的小人物,只是个桥梁,通过他们,捕捉到大人物而已;
而什么老默,过山峰,香港杀手,李有田,李宏伟等等,他们不过是小虾米,连人都不算的..........
题外话:本剧原著作者,编剧和导演,可能都是《教父》粉丝,如果大家细心一点的话,本剧有很多细节,人物设定,都有着《教父》的影子。另外,导演和编剧,一定有人喜欢香港电影,从电视剧里,我看到了N个香港电影的情节“借鉴”,甚至是镜头“复刻”-----高启强被捕的那几分钟,让我深深的感觉到,《无间道》(还有其衍生的,韩国电影《新世界》)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