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为啥觉得考上大学就能改变命运?
华坪女高的纪录片里有个女孩子说想去东北上大学。
记者问她为什么要去东北上大学?【一般的考生如果是为了毕业找工作便利,肯定都是往北上广深等地】
她回答其实去哪都好,离开这里就行,离这里越远肯定越好,东北离云南最远,所以想去东北,反正去哪都比留在这里强,留在这里肯定是没希望的。
张桂梅校长说她创办女高的时候,华坪的女孩子别说初中毕业,连小学都不见得毕了业,甚至字都不一定认,普通话都不见得会说【说白了就是文盲】,而且到了十四五的年纪家里就觉得她们应该结婚找个人嫁了,收个几千块的彩礼钱,就可以把女儿随便嫁给村里什么人,送到婆家去,开始生孩子,喂猪,种地了。
这些女孩会嫁给什么人家?大家可以参考她们的父亲——留在穷山沟里没有出去工作或者读书的那些男人,酗酒,打老婆,卖女儿,甚至有可能有拐卖妇女,抛家弃子的情况,都是屡见不鲜【以张桂梅老师为原型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里相当一部分故事都是取自华坪女高毕业生的真实人生经历,大家可以参考谷雨,蔡桂芝,罗一一等】。
生活条件:每天晚上华坪女高的老师们还要检查洗手间教学楼,因为随时可能有蛇溜进来,这还是在校园,不是山沟沟里哦。
各位不妨想想看自己十五六的时候是个什么样?多少还是需要父母照顾吧?就算每个月给你几千块生活费,给你提供住所,那些能让你独自生存下去的技能如做饭洗衣洗碗等,你都不一定全会吧?【至少我十五六岁的时候连厨房里的调料都只认识几种基本的】
可能山里的孩子早当家,这些生存技能要更强一些,知道怎么做饭洗衣务农。但是无论如何,在此基础上,要减去一项文化水平——大概率是没读过什么书的。
把这样状态下的你,嫁给一个十五六~五六十不等的男人,你可能见过几次,也可能完全没见过,全靠媒婆一张嘴的只言片语。
然后开始让你相夫教子,照顾一家老老小小,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喂牲口,太阳出来了去田里劳作【云南虽然凉快但是太阳还是很毒的】,此外你还要兼顾家务比如给一家老小做饭,储备干粮,打扫卫生等,以及农闲的时候做些小东西拿到集市上去卖来换钱买粮食,此外完成这些任务不一定是在你身强体壮的情况下——可能是在你怀孕每天吃什么吐什么的情况下,也可能是在你刚生完孩子没两天站都站不稳的情况下,而且肯定有的是在你每个月来月经不仅肚子疼腰酸腿软甚至没有卫生巾可以用的情况下。
此外做这些事情别说报酬了,家中财政大权由你的那口子全权掌控,他想拿全家人的生活费明年买小猪仔来养或者孩子下个学期的学费书本费去买酒打牌进城洗脚甚至嫖娼你都管不了。
哦,说到这家人,他们是打你骂你强奸你还是逼迫你生儿育女——那都是家事,你不知道这些事情可以报警交给警察处理,不过考虑到你要去警察局得下山进村甚至进镇——他们想把你怎么样,你就是知道报警大概也逃不了。
而且就算见到警察了——你会说普通话吗?真不一定能自己完成报警这件事。
别说找个大厂当厂妹996被资本家压榨给房东打工,或者考个每个月四五千工资的编制了,就是让这些女孩去摇奶茶都比留在家乡辍学强多了。
最后是张桂梅老师自己说的一段话:
华坪女高从不举办毕业典礼,也没有告别仪式,每年高考完之后,她就不会再去见那些毕业生了,她们回学校拿东西的时候她就躲着她们默默目送她们离开。
她也不希望毕业生回来看自己,从来都是劝她们考上大学了就离开华坪,不要想念女高也不要想念自己,她不鼓励她们打钱回来资助也不鼓励她们回来教书,而是希望她们可以忘记大山里的一切,远走高飞奔赴新的人生,忘记女高,甚至忘记自己。
有个采访视频里,记者用到了“山区贫困女孩”这几个字眼,张桂梅老师笑着打断了记者的话:“对于这些女孩来说,贫困是一种隐私,请不要这样说,我们就说她们是‘大山里的女孩’好了。”
有些东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但是我相信具有一定阅读理解能力的人看到这里应该都明白了——对于这些女孩来说,恐怕真的是随便去哪里,去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比留在山里强,因为留在山里是真的,完全没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