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应当追究跳楼自尽的信息竞赛选手于行健父母的刑事责任?

发布时间:
2025-04-21 22:36
阅读量:
2

我当年noip初中就拿了高中组省一。以为可以保送,结果上高中之后发现政策不行。但没自杀。

开始想别的办法,看到自主招生,可以只考一本线。但高三上腰突了,休学半年。但没自杀。

高考前3个月年级排名900多,二本都上不了,但没自杀。

考上了一本,结果自招俩学校都没给我降一本线(即使我是笔试第一?印象是2016中山自招),但没自杀。

再往后一堆事情,包括保研邮件没看到之类的,但都没自杀。

但我确实有非常长的一段时间想自杀,不过那些零散的自杀瞬间,从没有源自过绩优主义,都是来自虚无主义。虚无来源的自杀想法这两年随着对虚无的祛魅才逐渐归零。


想要孩子不自杀重要的是价值观塑造阶段。我妈一直教育的是:再大的事都没有生命重要。你要是因为别人对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自杀,你就是脑残,别叫我妈…

另一个比较简单的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是多元化比较,就是我比马云年轻,比马云帅。否认单一价值。

但最终需要根治的方法,还是需要从底层重塑。认识到这个世界潜在的对自己的大爱,并且找到真的愿意持之以恒付出的事业。可以通过多读知乎q9adg的文章,并且思考他为什么这么说。来辅助获取终身受益的健壮价值观。

对于我个人(intp)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反复解构并认清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不断去思考自己的观点来源于哪里--是某几个事实总结的规律?父母灌输的思想?朋友圈潜移默化的暗示?

当更深入了解自己之后,应该会很珍视难得的,使用人类脆弱身体的机会。

一开始写这个答案其实带着一点低劣的优越感。但写着写着触发CoT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