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一季度全球交付量下降 8%,中国销量下降 42%,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关于保时捷,我写过很多次了。
很多人知道,日系车在中国是遏制不住的下跌,但是没有注意到,保时捷以上的顶级超奢品牌,崩的比日系还厉害。
包括法拉利、兰博基尼、劳斯莱斯宾利……
一季度保时捷在全球交付新车71470辆,下降6170辆
其中中国区9,471辆,暴跌6869。占全部下跌数量的111.33%。
也就是说,扣掉暴跌的中国区,保时捷在世界其他地区还是增长的。
甚至崩盘的原因,我也写过——虽然写的是法拉利。这儿换个名字依然可以拿出来用:
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中国汽车市场是全世界技术最领先的市场,而保时捷已经落后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开创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时代。
无论在哪里,保时捷卖车的核心逻辑链条都是,我是超跑,我的性能牛逼,我马力大,我参加比赛,我技术尖端,我有辉煌历史,所以有逼格,所以我有品牌信仰,所以我可以卖这么贵,全球富人还得老老实实排着队给我买单!
发动机马力与整车速度,是燃油车时代非常稀缺、昂贵的东西。要想马力大一点,跑的快一点,那动力系统和整车造价立即起飞。
技术尖端——性能顶级——所以品牌顶级,情绪价值顶级——价格顶级,保时捷内在的卖货逻辑非常丝滑。
以性能、成绩讲科技故事,然后以顶尖技术的人设和性能提供情绪价值,高价卖货,在燃油车时代,一点问题都没有。
然而,在中国厂商开创的新能源时代,仰望U9这样的中国车的零百也很不错呀。仰望U9的零百是2.36秒,极速391km/h,价格168万。
极氪001 FR,零百也是2.36秒,价格76.9万。
昊铂SSR的零百是1.9秒,价格168.6万。
小米Su7 Ultra是2.1秒,52.99万。
要说动力,汉L纯电四驱版有1100多马力,1400牛米的扭矩,零百只需要2.7秒——只要27.98万。
丧心病狂了属于是。
找kimi问了一下保时捷各个型号的零百:
保时捷911系列
- 911 Carrera:零百加速时间为4.1秒,选装Sport Chrono套件后为3.9秒。
- 911 Carrera S:零百加速时间为3.3秒。
- 911 Carrera GTS:零百加速时间为3.0秒。
- 911 Turbo 50:零百加速时间为2.7秒。
保时捷Macan系列
- Macan:零百加速时间为5.7秒。
- Macan 4S:零百加速时间为4.1秒。
保时捷Taycan系列
- Taycan GTS:零百加速时间为3.3秒。
- Taycan Turbo GT:零百加速时间为2.2秒。
- Taycan 4S:零百加速时间为4.8秒。
- Taycan Turbo S:零百加速时间为2.4秒。
保时捷吹圈速?
仰望U9去年下半年上市,在中国卖了100多辆。圈速也不错呀。
更不要说SU7 Ultra这种。
以及,问界M9这样的车子,智能化体验遥遥领先。
有人说保时捷潜在车主只在乎性能,不在乎智能化?
No。
问界M9等中国车都已经这么智能化了,你保时捷卖这么贵,基本的智能化体验都没有,技术很不尖端呀。——如果一位非常富有的车主想买的是一辆技术尖端的车子,享受尖端技术带来的情绪价值,并在日常使用中提供更好的体验,那他在购买决策时,毫无智能化可言的保时捷在问界M9这样高度智能化的中国车面前,地位未必很高。
燃油车时代,大家讲的故事都是谁动力猛,就说明谁的技术强,谁快谁牛逼。富人高价买单的主要方向也就是动力系统。
新能源时代,能讲故事的方向就不仅仅只有动力与速度了,虽然电车的动力和速度也轻松完爆燃油车。汽车科技,汽车的豪华感,档次,为什么就不能来自智能化车机、智能化座舱,不能来自智能驾驶?
智能化带来的不光是更便利的体验,一样可以带来情绪价值。
那你保时捷卖这么贵,自动驾驶、智能车机搞得怎么样啊?不会不如15万的国产车吧?
总有部分富有的车主觉得,谁家的智能化牛逼,自动驾驶强,体验好,谁才是真牛逼。
这部分车主自然不会再去看保时捷。
当然,即便抛开智能化,保时捷依然可以继续讲它的故事,但它营销故事的核心逻辑与起点——速度,以及一直吹嘘的科技,在友商新锐车辆型号面前没有优势的时候,这些营销故事就难免部分客户不buy了。
保时捷品牌积累的信仰非常牛逼,但总有些客户是冲着性能参数去的,总有客户觉得,我要买的是车厂的科技。
你保时捷在电动车时代,动力核心性能和参数已经比较落后了,却卖中国厂商性能更好的车辆好几倍的价格,那就别怪有部分富人觉得,这年头了还买个保时捷真是冤大头。
总会有部分潜在客户奉行这个逻辑:你保时捷讲故事,立科技人设,培养情绪价值,吹了很多年零百,动力。我也认同你这个卖货逻辑。那现在我按你的逻辑,就想买个零百牛逼的车子,一看保时捷,也不行啊。
你自己的产品站不住你自己的逻辑。
这情绪价值在保时捷这儿就没着落了。
那就转单到其他厂家呗。
总是有一部分人不在乎你那个标带来的情绪价值,只认参数,只买参数的。
保时捷卖货的逻辑起点就是性能和参数,而中国车现在提供了更强的性能和参数。
说不定部分富人还觉得如今洋汽车带来的是负面情绪价值——技术不行,性能不行,智能化不行,还卖那么贵。
花更少的钱买性能更强的产品(然后看那些花高价买性能更弱产品的消费者为傻逼,心中窃喜),又何尝不是一种情绪价值?
况且——Macan起步价也就五十多万开走。
这档次真的高到哪里去了?
在这个价位上,销量王是问界M9——你也可以说是东风小康。
这意味着在同样花五十多万买辆车的时候,中国富人明明可以选择一辆保时捷标的Macan,实际却压倒性的选择了东风小康。
有人嘲讽东风小康,觉得保时捷可是高贵的进口奢侈品牌,排面根本不是国产农用车品牌能比的。
好玩就好玩在这里:一看市场,这些(前)奢侈品牌在富人那里卖的连东风小康都不如。
在技术与品质、产品体验大幅落后的时候,厂家要不然死命降价保住销量,要不然继续高冷,死命保住logo和价格,放弃销量。
保时捷去年销量就在同比暴降。其实想保住销量也很简单——Macan如果30万开走的话(这货也就换壳Q5,实际品质和体验顶多国产车20万的水平),保证保时捷品牌的销量不会下降。毕竟这个logo目前还有些情绪价值。
不过保时捷方面当时就放话不参与价格战。
很好,保时捷倒也算言出必行,真没降价(比上下横跳的宝马品牌强多了)——那就让销量腰斩吧。
保时捷单季度同比暴跌42%,这才哪儿跟哪儿。难道下个季度它的跌幅就会收敛吗?
要问保时捷未来(在中国区)怎么样,那当然只有死路一条。
在中国,保时捷4S店体系崩溃、撤网是迟早的事儿。
以后去天津港车贩子那里拼缝,就是尊贵的保时捷车主的购车渠道。
因为保时捷的技术和品质、体验太差了,在华为比亚迪等优质中国车面前不值得被选择。
劳斯莱斯宾利迈巴赫兰博基尼法拉利他们也一样。
说难听点:保时捷劳斯莱斯他们正在被进步神速,技术先进,体验领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逐步淘汰。
倒是在美国这样汽车技术落后的市场还可以卖一卖。
最后,中国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逐渐在海外也铺开了。比亚迪腾势就在欧洲上市了。
保时捷在海外的市场,会不会重蹈在中国市场的覆辙呢,这个真是很难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