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马科长风评180°调头?

发布时间:
2025-04-16 15:52
阅读量:
9

因为当年那批网上冲浪的主力长大了,工作了,被社会毒打了。

再回过头看,卧槽,马哥是真的牛。

这么说吧,但凡你真的在底层工作过,跟领导相处过,你就会知道马科长有多厉害

来把整个事件复盘一遍也就明白了。

背景:从05年开始,新上钢铁项目必须经发改委审批,意在减少钢铁产能。但是连续几年武安市的产能却在逐年增加,越淘汰越多,明显的与国家政策相悖。

于是,央视记者就前往武安市发改委调查。

记者进去以后,就首先找到了马科长。

马科长当然不能接招,可也不敢得罪,只能说给出方案:我得去汇报。

同时,马科长暗示记者:这个找宣传部最合适,我不是干这个的。

事实上,他知道他躲不过去了,这已经给几天后的采访埋下了伏笔。

说白了,这个事谁都知道得背锅,马科长一是给出了合理合规的方案,二是也明白告诉了某些人:这个锅,我马某人不能白背。

当然,很快也就本地圈子私下达成默契了。

几天后,约好的采访就来了。

记者:目前(2011年)为止我们钢铁产能情况怎么样?

马科长:钢铁我们的历史发展比较长,产业工人比较丰富。

记者:那到目前(2011年)为止我们钢铁产能情况怎么样?

马科长:我们实施精钢战略是想在调整布局的过程中,提高装备水平,做好节能减排,搞好循环经济发展。

记者:能问一下,到目前(2011年)为止钢铁产能情况怎么样?

马科长:别讲了,别讲了……

记者:那么从2006年到现在(2011年)钢铁产能增加了多少?

马科长:别讲了,别讲了……

记者:武安市一些企业上的项目,不是国家发改委批的,作为发改局来说,对于这样的产能是怎样一个看法?

马科长:说不出来。

首先,这个位置上的马科长,虽然决定不了具体政策,但他真的会不知道大体数据吗?

当然不可能。

这都不知道,他别在这位置上干了。

但他能敢明说和国家政策相悖的话?

别说他了,他所在省的下任一把手被通报的问题,有一条不就是因为发表与中央大方向政策不一致的言论吗?

他只能暗示的说:钢铁我们的历史发展比较长,产业工人比较丰富

潜台词:哥们,我们这工人多,而且都是靠这个吃饭的,长期都是从事这个,一下子砍了你让他们一家子喝西北风去啊。

记者再次追问,他只能说:我们实施精钢战略是想在调整布局的过程中,提高装备水平,做好节能减排,搞好循环经济发展。

潜台词:中央的政策我们肯定要落实,但是不能急,得一步步来,我们这里工作难度大,涉及范围广,牵涉人员多,短时间一刀切不行。

按道理,话说到这个程度,一般人也就明白了,不会再问了。

但很明显这个记者不能就这么放过他。

面对继续的逼问,马科长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开始了自己的临场表演。

他装出一副什么都不懂的表情,配合着傻笑,中间还有长时间的停顿,像个二货一样的说:

别讲了,说不出来。

估计马科长此刻心里也是无语的,干嘛啊哥们,你真把我往火上架着烤啊

纵观整个过程,每一句都已经给出了暗示。

一边是钢铁工人的饭碗,一边是上级的政策要求,一边是当地经济的发展,一边是记者的刁难,马科长在镜头前选择了自我牺牲,扮演了一个傻子。

他用自己的大智若愚,成功落实了领导的指示,保住了工人的饭碗,拥护了上级的政策,维护了记者的面子。

除了马科长喜提“背书帝”绰号被全网嘲笑,方方面面的面子里子他都给到了。

牺牲了自己,赢得了全局。

所以当年的马科长,很快便提拔为马局长。

这才是社会需要的基层干部,这才是牛马想要的领导干部。

我相信,武安市那些领导是感谢马科长的,因为他顶了并不属于自己创造的雷。

武安市那些工人和家庭是感谢他的,因为他保住了这些人的饭碗,维持了家庭的希望,看一看当年东北的下岗职工有多惨,马科长就有多大功劳。

其他像武安一样的地方也是感谢马科长的,至少通过这个采访让上级清楚了下面的情况,对其他地方的要求也就相对放缓。

央视也是感谢马科长的,他提供了这么好的素材,用现在的话说,妥妥的流量包。

当年网上冲浪的人,大多还是都不谙世事的学生,刚看到必然义愤填膺,心想这位置我也能干,这种人怎么上去的。

十几年过去了,这帮人大多都成家立业了,才体会到了马科长的苦心。

年少不懂马禄昌,今日方知真局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