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版江苏省米其林指南发布,如何评价这些入选餐厅?这对江苏餐饮业意味着什么?

发布时间:
2025-04-10 15:43
阅读量:
11

今天看到徐建萍汤包入选了,感觉米其林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因为这家店除了口味外,环境、服务都是很...可惜的是 估计以后我不能没事就跑去吃了

和徐建萍一样的甜口汤包,之前我也做过一个吃后感:

甜口的汤包,汤会略微粘稠一些,轻轻一吸能感受到淡淡的芡感,口舌间先有触感才有香味,嚼肉馅儿的开头诱人,不到3枚就需要一碟子香醋了。

甜口战队的代表性商家有这么几家

第一家:徐建萍汤包

虽然在本地生活软件上,徐建萍汤包有很多家,但是,正宗的只有鼓楼滨江的那家苍蝇馆子店。

老南京几乎都有排队吃鸡鸣的经历,作为85后的笔者,小时候没有耐心和母亲排队,但是爱女心切的妈妈总是用铁皮饭盒打包一份汤包回来。

用她的话来说,每次熟睡的我,只要把饭盒往鼻子下一放,马上就醒过来了,这恐怕也是在笔者小时候,母亲屡试不爽的玩耍方式之一。

扯远了,徐建萍的父亲,是南京老字号的鸡鸣酒家当时的技术人员之一,单位改制后就自己带着女儿开店,即便如今开了加盟,但是这女老板仍然守着她的小铺子,连装修都懒得弄。



可能真有实力的人就是可以任性吧。

在她家吃饭,首先要克服一下这啥呀能吃吗的心里,轻轻提起,轻轻咬开,徐建平汤包的最大特点是,汤汁的含量应该是所有甜口汤包中最大的一个,一定要咬开一个小口子,然后对着口子吹气,稍微凉一点一口闷掉。

先是稠密的口感,再是甜甜的回味,最后是浓厚的肉汁香。

但是不得不说,不知道是不是近些年老板年岁渐长,馅料调制或者包包子的手法有点散,肉馅的口感相对来说有点松,但是考虑到她家这包汁水,有时候想念了我还是会一大早的跑过去。

这些店,没有工业标准化,人力所能及非常有限,在特殊时期,我去吃过一次,看着中年以上的老板两口子我还不无感伤的说,你们一定要健健康康啊!

否则这口美味,就怕会只在记忆之中——这句话,并未说出口。

第二家:老鼓楼汤包

徐建萍父亲的同事创办,也是公司改制之后带着女儿女婿一包就包了好多年!

可以说,自小吃惯鸡鸣汤包的我,在饭店改制后,南京出现无数自称鸡鸣汤包的店,只有他家和徐建萍家,我吃出了熟悉的味道,在我心中是不相伯仲的存在。

真正的想体会80年代90年代老南京的吮吸汤包的快乐,还真只有这两家。

比较遗憾的是,没去过他家的总店,太平门那家,一直在吃马台街的分店,但是有幸有知道我好这一口的友人给我打包过太平门的包子,以及我自己也在马台街买过他家的冷冻品,三种口感一致性很强。

可以说,他家是我认为的,可复制性最强的一家。

他们家包子的最佳吃法是拦腰咬一半,面皮肉馅加上汤汁一起入口,因为他家的肉馅很有咀嚼感,汤汁略少,因此配合在一起吃,不干不柴。

而且他家汤包配的汤是鸭血粉丝汤的底料汤,香味最足。

不仅如此,他家对85后的我而言,有浓浓的回忆情节,比如推出的炸鹌鹑,曾经在下关的南北货商场,故人曾经给我买一只完整的鹌鹑,浇上卤汁,撒点五香粉,其实完整的鹌鹑会有的地方未曾被料汁浸透,难免会有味同嚼蜡的感觉。

我曾经向自己的娃推荐这个小吃,他觉得非常一般,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可能这只是追忆,只是思念的味道。

第三家:遇椿汤包

这家的分店也很多,而且和其他家相比,这家的创意度最高,其他家充其量加个菊叶馅料,他们家随着时令,还有春笋、野生菌等,味道都不错。

不过作为吃了很多家分店的我,觉得最好吃的是华电路那家(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

遇椿是深谙“留白”美,只有他们家一笼只5只,正好吃到没腻之前,吃完了。

虽然遇椿也是甜口汤包,但是比较难得的是,他把汤汁调的比较稀薄,入口先感受到味道,才感受到薄薄的汤汁划过喉咙;肉馅调的也是比较有弹性的,偏小,一口一个没有压力,再加上就5只,真的是可以在吃腻之前吃完。

所以我建议,吃遇椿,是真正可以做到,别蘸醋,只管品尝原味。

还有,春天去吃他们家的时令做法,看看又捣鼓出什么了。

第四家 金陵正春园

这家汤包,算是甜口汤包中,口味最接近咸鲜口的,卖点是黑猪肉,但是老实说,我没吃出肉的品种不同,带来的不同体验。

数量同样减少,只有6个,口味创新了蟹黄、龙井、马蹄,客观来说,鲜肉的可吃,龙井的无功无过,但是马蹄的,值得一尝。

沙脆的口感,马蹄本来的甜味进一步加大的甜口汤汁的清爽感,这样汤汁即使不粘稠,也会有很丰富的口感。

吃法建议也是,先咬破小口,然后拦腰一口,汤汁肉馅面皮儿一起咀嚼,绵软的感觉配上是不是的脆粒,也是奇妙的滋味。

第五家 鸡鸣汤包

现在官方的鸡鸣汤包,是原来鸡鸣酒家改制多年以后,南京官方重新打造的品牌,也因为这个关系,徐建萍汤包、老鼓楼汤包,都改了名字,在此之前,两家都用过鸡鸣的名义。

这家不得不说,是因为作为分店最多、品质最稳定的,毕竟依托于大的供应链,因此肉馅儿是没问题的。

但是,官方打造的产品,各地的分店不知道是不是加盟,会非常明显的出现,有的店,会有操作蒸破皮的情况。

对我来说,只要出现过一次蒸破皮,这家我就永远不会给第二次机会。因为对于一个吃汤包的人来说,这就是绝不原谅的底线。

不过特别值得一说的是,鸡鸣系列,是至今还在烧鸡架子汤加蛋皮的,很多外地的朋友会觉得这个汤怪怪的,但是说实话,去任何其他品牌,都可能会遇上各种各样的配汤,只有鸡鸣汤包,给的都是蛋皮汤。

但是也因为加盟或者品控不严,有的店面没有鸡汤,一半建议食客买个小米粥,这就真的败好感了。

但是总的来说,在热门景点,想吃汤包,选他家,是稳妥的底线。

第六家 伊氏汤包

其实在我的list上,他家已经不在上面很久了。

原来这家有绝妙的卤汁口感,但是所有权之争,在他们家族内部争斗不断,最终导致品质一溃千里。

现在我对他家的感受就是,包子皮是我见过的韧性最差的,轻轻提的环节里,十之八九我这种吃汤包的老手都操作不好,大概率破皮,破皮汤包几乎就是踩在我强迫症的痛觉神经中,因此只能选择再也不去。

但是客观来说,他家的卤汁口感啊真的不错。只可惜,这已经成为第一家,我记忆中的味道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