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国家战略到底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5-04-10 15:10
阅读量:
13

美国实际上有个部门是制定国家战略的!

为了避免执政团队更迭而带来的政策不连续性,在基辛格倡议之下,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3年创立了一个部门,这就是理论评估办公室。

The Office of Net Assessment

这是五角大楼的内部智囊团,他们的任务是协助五角大楼制定未来与同等对手的冲突计划,通俗一点讲,就是制订扼杀潜在对手的战略。而他们最近的目标对手是谁,这是个众所皆知的答案。

ONA的两个主任

该部门至今为止只有两位主任,这在美国政坛是罕见的,这两位分别是Andrew Marshall与他亲自挑选的接班人James Baker,而后者的接任是因为前者在2015年的中风,可见该部门追求的是稳定性和连续性。

而Andrew Marshall是美国政坛偶像级的人物,他是美国新保守主义者的精神领袖,迪克切尼、拉姆斯菲尔德等等都是他的拥趸。

跟中国政坛某位重量级人物在八十年代末期就已经写出了《America Against America》类似,马歇尔在八十年代起就开始将中国作为未来的对手。

马歇尔在被基辛格招募前,服务于美国著名的智库兰德公司,在那里他从他亦师亦友的Herman Kahn那里学到颇多,而这位在七十年代初即预测了日本经济对美国的威胁。他教给了马歇尔预测学与未来学方法,也教给了他如何将数学、系统建模、博弈论应用到战略领域。

马歇尔上任后的主要任务当然是对付前苏联,他敏锐地发现了中央情报局对前苏联经济的高估以及对其军事力量的低估。他通过资助一些民间智库获得了前苏联经济的真实情报,并且观察到了前苏联经济的几个致命弱点:内部的种族主义、低生育率造成的劳动人口不足等等。

库布里克的著名电影《Dr. Strangelove》中的疯狂博士的原型之一就是Herman Kahn

他的战略思维是所谓的【战略不对称思维】,其重点在于【谁先洞察对手的体系漏洞】,因而他根据前苏联的形势制定了【第二次抵消战略】。

一方面避免与前苏联进行直接的军事对抗,特别是大军团式的常规战争,转向发展精确制导武器和电子战,通过先发制人和精确斩首,从而瘫痪前苏联的指挥系统。

另一方面利用美国在高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引诱苏联盲目竞赛,最终拖垮它的经济,最经典的当然是【星球大战】计划。

而在冷战结束后,包括福山在内的很多人认为历史已然终结了,美国是全球唯一霸主(吐槽时间到,其实美国人自己也看不上什么历史的终结,也就某些人群当个宝)。但是,马歇尔非常冷静地指出:

中国才是未来真正的长期对手,它拥有庞大的人口、正在崛起的经济实力,以及不同于西方的战略文化。

他强调,美国不能再按对付前苏联的思维来看待中国,而应该研究中国式的长期战略思维,包括其历史、军事传统和对技术的态度。因为他认为中国不会和你正面对抗,而是会从灰色地带、非传统手段慢慢推进,中国更为重视长期的系统博弈。

他预测中国会计划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突破,意在取得对美国的技术优势:

  • 人工智能
  • 量子通信
  • 高超音速武器
  • 卫星反制与太空战

从目前来看,他的预测是相当有道理的。而他的对策有一部分已经体现出来了,那就是他的门徒前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Robert Work提出的【第三次抵消战略】,其主旨在于:当敌人在某个方面取得优势时,美国不直接与其竞争,而是用不同的方法压制或绕开,形成新的优势。

奥巴马治下的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是共和党人,他在2014年发布了第三次抵消战略,如何对付潜在对手,实际上是可以超越党派界限的

可以看出,马歇尔对付中国的依然是他的【战略不对称思维】,因而,他仍然需要找出中国的弱点,而马歇尔是战略规划者,他通常不会制定具体的战略战术,但是他会通过ONA的资金去资助这方面的研究,除了抵消战略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策略,比如:

esd.whs.mil/Portals/54/

在这个报告中,指出了中国人的特色或者说缺点是【文化优越感与排外倾向】,缺乏对种族主义的自省机制,因而,种族主义在中国不再是私人问题,而是国家问题⬇️:

许多中国人抱有“中华文明优越”的观念,导致对其他种族(尤其是非洲人)的歧视性态度。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在媒体、社交网络乃至官方话语中都有体现。但是,中国在面对种族问题时缺乏有效的舆论监督、学术反思或公共对话,这种封闭性阻碍了社会和国家的进步。而种族主义行为损害的不只是个体声誉,而是整个国家在国际上的道德合法性。

而这一缺点会造成中国外交与软实力受限,会损坏中国的全球领导力,假使不扭转这种态势,会加剧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孤立风险⬇️:

尽管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与外交活动广泛,但对非洲人种族主义的存在使其在非洲民众心中的形象受损,难以真正赢得人心。这会使中国在全球南方国家中无法有效对抗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影响力。若中国在地缘政治中与西方持续对立,而又无法稳固南方国家的支持,可能面临战略孤立。

美国则应通过道德、认知、舆论、政治和战略诱导等多维手段,将中国的种族主义转化为国际形象劣势与地缘政治孤立,进而争取全球南方国家的支持,削弱中国的崛起路径⬇️:

美国可通过强调自身在种族平等、反歧视、公民权利方面的努力(如民权运动、多元文化、平权法案)来对比中国的排外态度。并且揭露中国内部对非洲人和外族的歧视现象,让第三世界国家意识到:中国不是真正的伙伴,而是把你们当成下等人;中国是新殖民者,只是披着【发展中国家伙伴】的外衣,诸如此类。利用西方媒体、文化明星、社交网络名人,强调中国公司在非洲的剥削行为,揭露中国社交平台上对其他种族的歧视言论,鼓励知名公众人物发声。

而对国内网络现象比较了解的,看过他们的这个分析报告,就应该知道什么【大翻译运动】,什么【西北地区的**营】,什么地域歧视、民族问题、男女对立等等问题是怎么来的了!而这实际上就是马歇尔一直所强调的【认知战】。

当然了,马歇尔针对中国弱点所做的研究远不止此,比如他认为中国军队虽然越来越数字化,但系统融合能力差。只是,他战略的全貌并没有完全披露。

总之,美国实际上是有一个部门在做长期战略规划,尽管他们呆在五角大楼的一个小办公室里。而其战略重点实际上是:发现并压制潜在的第二强国,扼杀它成为第一强国的机会,从而保证美国第一强国的地位。

当然,马歇尔也不是算无遗策,比如他的【战略不对称思维】被伊斯兰主义者学了过去,改造成了【非对称作战】,造成了他无法预测的 911 事件。他对第二次海湾战争必要性的判断也已被证明是个悲剧性的错误,这使得美国错失了对付中国的最佳时间窗口。

他的另外一个明显的错误是他资助了白邦瑞的中国研究,而后者居然将中国战略忽悠局编造的一些内容当真了!

然而,更让人绷不住的是,为了节省每年几千万的支出,这个部门最近被特朗普给裁撤了!

RIP

哈哈哈哈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