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基层公务员会那么累?
一切一切一切归根到底就是没有实事求是的反馈机制。
说白话就是下级不能说上级的不对,不能指出上级的不合理之处,甚至不能对上级提任何意见或建议,甚至不能告诉上级任何未经美化的真实情况,甚至向上级请教通知中一个有歧义的地方也要小心翼翼生怕让上级产生了别处都不问怎么只有你问是不是你站位低悟性差的印象。
上级给出目标,给出要求,甚至规定步骤。下级即使觉得不切实际,觉得目标过高要求过严,觉得不可能有用,觉得纯粹是瞎折腾,觉得人力物力财力不能支撑,觉得无从下手,甚至觉得不合法,但也不能说。只能说:收到,马上深入贯彻落实,积极推进工作。
工作的结果不出所料是坏的。但工作汇报绝不能写坏,诚实意味着排名垫底,一旦不小心进入了落后需要整改的阵营,那将面对更多无妄之灾。要有选择性的写,要适当造假,要写成效、成绩、亮点、典型案例、创新做法,要写这项工作发挥了多么积极的作用,要让上级看到你的汇报就觉得自己有成就感。
于是上级觉得我太有才了,这项工作真好,要继续进一步深入推进,提出更多的要求,更创新的做法。于是恶性循环。
直到某一天,基层的你被告知或者隐隐约约听说某个印章突然不让用了,某个活动突然不让办了,某个制度突然都不提了,某个文件突然都不讲了,某个口号突然都消失了。恶性循环就这样悄无声息的结束了,没有人给出任何解释,也不知道是否有人对此负责,但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要知道有许多恶性循环还正在循环着。
没有实事求是的反馈机制造成最基层公务员(直接干活的人)比较累的两个最主要表现是翻来覆去和过度包装。下面一一来说。
翻来覆去:因为没有实事求是的反馈机制,导致下级搞不清上级想要什么、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知道做的对不对,上级不知道下级有什么痛点难点,给不出符合实际的有针对性的帮助,工作就一直在曲折中前进,撞大运似的反复试探,反复修改,反复返工,反复推倒重来。比如编一个文件吧,改,不行,再改,还不行,再改,差不多行了,又不行了,再改……
过度包装:因为没有实事求是的反馈机制,导致下级要想出彩(至少不落后),就要把基础的工作包装得高大上,单一的工作包装得广而全,普通的工作包装得亮而新。包装付出的精力比干工作本身高出很多。举个例子,如何证明一名高中毕业生学习好?正常做法,亮出高考成绩和名校通知书就完了。汇报做法,3000字的有整齐小标题的报告就不说了,单说佐证材料清单:1、从小学到高中所有大型考试成绩单。2、从小学到高中所有荣誉、奖状。3、校长、老师、班主任、同学评价。4、他的作业本、笔记本、练习册、重要考试的试卷。5、他的学习经验心得总结。等等。全部收集起来,编页码、编目录、印精美的标签、放在漂亮的档案盒里。这时,某领导发现了华点,学习好就一定指成绩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智”有了,其他的呢?于是去找其他的佐证材料,一番艰苦搜集,发现这娃子并没有全面发展,其他方面平平无奇,经领导批评缺乏前期准备和批准后遂作罢(和翻来覆去结合了属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