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文明会超越欧美文明吗?

发布时间:
2025-04-10 14:32
阅读量:
5

东亚会超越欧美,因为东亚在世界上是极其特殊的社会形态。

首先看下这张图

这是一张展现各个文明的意识形态维度的图片,纵轴代表宗教-世俗的倾向度,横轴代表社群-个人的倾向度。

我发现这张图很有规律可循,

左下是非洲-中东伊斯兰国家,基本上是人类最早产生的社会形态,宗教虔诚+社群主义。

左上是东欧和东亚国家,都是前共产主义国家,世俗启蒙+社群主义;

右上是新教日耳曼北欧,是现在最发达的地区,世俗启蒙+个人主义;

前面这三者都很极端,而夹在中间的是天主教南欧,比较均衡;

右下则根本没有,但盎撒和拉美两个新大陆文明都恰巧接近于右下。

那么问题来了,这里起了个很严重的问题,虽然我们东亚人通常感受不到,

那就是世俗启蒙+社群主义是如何产生的?

我经常看一些俄罗斯的家庭题材电视剧,感觉很有趣,但是我看JD万斯的自传电影,我就觉得他们盎撒人的家庭关系很别扭,他爷爷奶奶从来不和孙子住一起的,在北欧几乎没有多代同堂的现象,而这在东欧和东亚很常见。

非洲-伊斯兰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形态,还停留在宗教虔诚+社群主义的地步,其结果是在非洲和中东根本没法建立起世俗化国家,宗教总是对社会有深刻的影响。同时他们过大的氏族部落也导致国家政府根本不起作用,比方说在伊拉克,假如出车祸撞死了人,双方并不会上法庭对质,而是由双方的部族长老出面私下调解。萨达姆统治的时候也在政府里塞进了大量他自己部族的人,完全是任人唯亲。

新教北欧文明几乎是和伊斯兰反过来,他们是世俗启蒙+个人主义,其结果是在经济特别发达的同时,家庭的作用大大削弱,北欧国家变成了全能国家,北欧政府变成了保姆政府,个人由政府直接进行抚养,大量北欧人过着独居生活,导致抑郁症高发,而中东虽然贫穷但抑郁症极其少见。

天主教南欧夹在两者中间,这也很正常,这符合历史事实——西方文明的发展确实是从中东到南欧再到北欧,随着宗教衰落和走向世俗化,个人也被从社群中被解放出来。

那么问题在于左上究竟是怎么产生的?怎么可能在世俗化的同时,还能保持社群主义的?

如果说中东是小政府+大家庭,因为家庭过大导致政府不起作用,北欧是大政府+小家庭,政府过大导致家庭不起作用,那么东亚就开始诡异了,大政府+大家庭是如何能同时存在的?东亚是如何在完全没有宗教的情况下,却又没有变成抑郁症高发地带的?

也许这就是科举制度的作用,因为它避免了政府变成门阀士族的私有财产,禁止本地人当县官也是为了防止地方政府变成宗族的一言堂。

我经常从语言方面来看问题,比如我之前说过的口语-书面语的区分。

而我发现虽然理论上书面语虽然比口语更高级,更复杂,更有利于知识的保存和传播,但口语在维持人类社群上还是更有优势的。

中东的阿拉伯语是口语性非常强的语言,古兰经被认为是诗中之诗,在一开始甚至靠吟唱古兰经诗句j就能俘获大量信徒,那么在维持社群主义这方面阿拉伯语是没得说的,但缺点在于书面性太低了,也就不利于世俗化。

相反北欧日耳曼语言从口语性来说简直是拉垮,但作为书面语言来说反而是很有优势,所以和中东走向完全相反的道路,经济发达但家庭解体。德语和冰岛语是日耳曼语言里唯一的口语性比较强的,希特勒的演讲一旦翻译成英语就失去煽动力了。

而东欧的波罗的-斯拉夫语言可能是因为很特殊,在口语和书面语两方面都很强势,所以才能产生世俗+社群主义?

比方说,阿拉伯人虽然科技落后打不过西方人,但至少不怕死敢去自杀式袭击。而北欧人虽然科技发达但多少变得惜命怕死起来,只有俄罗斯人到现在还敢上战场送死的。

从图上来看,波罗的海三国的社会形态更接近东亚而不是西方世界,但这三国都是发达国家,没有道理说东亚不能发达的。

我之前说过新教日耳曼国家超越南欧是因为对识字能力的提升,而现在这些前共产主义东欧国家扮演了同样的角色,东欧人对教育的痴迷远高于西欧,更不要说北美。在美国数学好被认为是书呆子,在东欧数学不好被认为是智障。

看看识字率,

哇你也绩效啊,大家都绩效啊,当然是一直绩效一直赢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