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买车一定要按美国人的习惯来买,美国人买车都很理性吗?

发布时间:
2025-04-03 15:12
阅读量:
9

中国人买车这个需求,本身就特别拧巴

一个住在日本东京的小康家庭,是大概率不会开车上下班的。家里买的也是Kcar,用来休息日全家出去玩的。

因为日本东京的公共交通太TM的发达了。20年前就能做到每天的电车车次在无意外事故的影响下一模一样。

也就是说,如果你早上9点上班,那么你8:14在家门口附近的电车站上车,这辆车是一定能在指定时间内把你送到公司附近的车站的。也因此很多日本人真的是每天掐着点上班上学。

也因此一旦有延误,电车运营方都会发放一个小票跟作为证据,你拿着这个公司就没办法扣你钱。

而美国呢,则是另一个极端。公共交通约等于没有,而且有一些城市规划还是沿着一条贯穿城市的超宽8排乃至16排车道规划建设的。也因此,大部分美国人买车是真的刚需,因为没车就断腿。所以美国二手车市场非常发达,因为大学生刚毕业就需要一辆老破车来代步,是真的需要。


中国,恰恰就是拧巴的结合体。

一方面中国的人口密度比东京都高,人家日本是给穷人修团地(小区),我们中国遍地都是团地。

按理来说,如此高的人口密度就不太需要私家车了。只要公共交通系统没啥大问题,一般出行都能够轻松解决。

事实也的确如此。其实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你不买车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很多人其实不买车,通勤根本不会受到影响。

但问题就来了:中国政府为了发展汽车产业,鼓励人们买车,甚至不惜把摩托车都封禁了。

这就是个最魔怔的地方。你的城市规划人口密度极高,本来只需要公共交通就可以了,但你却还鼓励人们非要买私家车,甚至摩托车都不行,必须是四个轮子的。

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买车是纯亏,有的人甚至都没算过,天天打车的开销都比自己养一辆车要划算。

中国的轿车,是延续了“面子”属性的新四大件。以往的四大件变成了如今的房子车子彩礼三金,实际上这些东西并非是刚需必要的。

很多人,月收入也就6000左右,小两口加起来还不过万,但是每个月养车却要花一两千。甚至不惜背贷款搞个20万乃至30万的车。

这是因为在中国,私家车不仅仅是工具,更是身份的象征。你开什么车,就意味着你是什么地位,就代表了别人要如何和你相处。


其实这个情况也并非中国特例,日本也经历过

中国目前的时代,准确的来说对标的是日本的1995年左右。

经济刚刚开始下行,一切都在变化中。男女矛盾加大,女性的四个钱包一去不复返,社会上充满着悲观的氛围。

所以我认为这没什么,有很多事你是不能走近路的,人家走过的路,你一步都不能省都要走一遍。


评论区的某些车主就别出来丢人现眼了

1、你记过账吗?仔细算过每个月平均要在车上开销多少吗?

2、你的出行需求必须要有车吗?达到这种程度了吗?你的收入能支撑你养车的需求吗?别一边嚷嚷着物价贵读书贵,一边还非要开车

3、你养车买车大概占家庭收入的多少?有钱自然可以买车,没钱你买什么车?

4、你的城市和小区能保证配套停车位吗?之所以日本穷人住团地,就是因为没有停车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