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蚌”跟“淮海”一样只是地理名词,为何部分网民将“徐蚌”一词污名化?这对徐州和蚌埠人民合适么?
朱元璋儿子的名字都带木字旁,有朱标、朱樉、朱棣、朱橚、朱桢、朱榑、朱梓、朱檀、朱椿、朱柏、朱桂、朱楧、朱植、朱栴、朱权、朱楩、朱橞、朱松、朱模、朱楹、朱桱、朱栋。你说朱元璋为啥没有一个儿子叫朱桧呢? 还有李成梁的儿子有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桢,李如樟,李如梅,李如梓,李如梧,李如桂,李如楠,唯独没有李如桧。 你说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桧的寓意不好吗? 朱棣要是造反失败,喜提改名大餐的时候估计会改名叫朱桧
为什么西湖醋鱼从一道名菜变成了难吃的代名词?
盐。 盐在古代是奢侈品。 江浙门阀是中国历史上最严苛最贪婪最自私最短视的大地主阶层。 江浙临海,但在他们的把控剥削下,江浙人民却吃不上盐。 盐商、门阀们富的流油,底层老百姓却吃不上盐。 但是醋相对来说比较好解决,老百姓可以自己酿。所以老百姓为了求得一丝滋味,就加醋来代替盐味。 醋当然代替不了盐。但是有点味道总比没有强。 所以其实宋嫂醋鱼一开始就是比较难吃的。是老百姓没有办法的办法 。只是有的人天赋比较好…
西藏相关的名词如“唐卡、措、班禅、达赖”这些词为什么要音译,为什么不用汉语相应的词汇?
就是为了美化这些词汇呗。仓央嘉措知道吧?那句什么“不负如来不负卿”听过吧?似乎很会写汉诗? 事实却是,部落也壬的诗词都是用部落语写的,有一句没一句,格律韵调粗鄙不堪……仓央嘉措等部落也壬现在流行的诗词都是汉人给他们二创出来的。 所以其它事物的名称和翻译也是如此,就是为了照顾邵敏情绪的。此外,还专门挑一些高大上的汉字词汇给他们翻译。 不过看这些部落也壬似乎不领情,反而认为是理所应当的?hahaha
“徐蚌”只是地理名词,跟“淮海”的地理范围大体相同,为何部分网民非常反感“徐蚌”这个词?
“徐蚌”这个称呼最大的毛病,出在这玩意是KMT自己总结的这场战役的定论叫“徐蚌会战”,简称“徐蚌”。对,甚至KMT都不是战役发起方,所以没有个目标确定的作战计划或者设想之类的玩意。所以KMT,是这场由各种偶然因素与过往态势综合起来因势利导形成的大战役里失败的一方,叫徐蚌就很让人怀疑这人的立场三观是不是与主流价值观不符,或者按鬼子的说法,敌性语。 “淮海”虽然跟主战场,也就是碾庄、双堆集、陈官庄沾不上边,但…
哪些专业名词翻译得特别烂?
文科方面:人权高于政权,翻译成人权高于主权。流氓政权,翻译成流氓国家 把state翻译成州,state是指一个政治实体,可以是一个国家,同country(地理),nation(民族)是从不同层面形容“国家”这个概念的词。但是中文里没有对此细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谈到“特定区域”这个概念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分歧 然后是工科,拿集成电路举例,载流子,沟道,耗尽层,反型层,这些乱七八糟拿既往现成含义去套全新事物的翻译。字面意思…